4145.第4025章 人机融合是否适合海军,适合(1/16)
第4025章 人机融合是否适合海军,适合战争?【修改版】
吴浩的话音刚落,研究传统舰艇动力的孙教授随即冲着吴浩提问道:“道理都懂,但落实到工程层面,量子计算的能耗问题怎么解决?
一艘舰船的常规动力系统是否可以支撑现有量子计算机的庞大功耗,更别提还要搭载神经接驳设备!“
他的质问让会场温度骤然升高,前排海军军官们不自觉挺直腰板。
这个时候,海大船舶工程方面的专家黄教授,则是开口说道:“我认为能耗方面的问题倒不是不能解决,目前来说方案有很多种可以选择。
比如刚才赵教授所提到他们正在研究的生物电鳗放电技术,未尝不是一个方向。
除了这种比较激进的方案外,比较实际的有增加燃气轮机的数量,从而增加舰船的发电能力。
其次再比如采用吴总他们的超级古代电池,从而可以在非常有限的空间储存大量的电力,也可以满足相关需求。
这最后呢,就是小型堆上舰,现在小型熔盐堆和清水堆技术已经十分成熟,可以为舰船提供非常充沛的能源。
并且这样一来可以舍弃庞大的燃气轮机,柴油机,减少油料的消耗,增加自身的续航能力,理论上来说可以实现无限巡航。”
黄教授话音刚落,现场便炸开了锅。研究能源动力的李主任腾地站起身,推了推下滑的眼镜,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:“黄教授提到的小型堆上舰确实是个极具潜力的方向!
我们实验室正在研究的紧凑型熔盐堆,其能量密度比传统核反应堆提升了近30%,如果能解决舰船的辐射防护与小型化适配问题,不仅能满足量子计算与神经接驳设备的能耗需求,还能为舰载激光炮等武器提供不间断的能源支持。”
“但小型堆的安全性始终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!”
孙教授皱着眉头反驳,手指重重敲了敲桌面,严肃道:“核泄漏风险如何管控?在海战环境下,一旦舰船遭受攻击,反应堆的安全冗余设计能否扛得住?这些都是必须直面的问题。”
他的质疑让不少海军军官脸色凝重,低声议论着核动力舰船的潜在风险。
角落里,专注于舰船隐身技术的王工突然开口:“诸位先别急着争论。我更关注的是,无论采用哪种方案,能耗增加必然导致散热系统负荷剧增。
而高温热信号恰恰是舰船隐身的最大天敌,我们该如何平衡能源供应与红外隐身?”
此言一出,现场陷入短暂沉默,众人这才意识到,能源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,背后关联着舰船整体性能的方方面面。
“或许可以尝试多能互补的模式?”一位年轻的工程师怯生生举起手,在众人目光聚焦下涨红了脸,
“比如白天利用太阳能板辅助供电,结合超级电池的充放电调节,减少主能源系统的压力;夜间或恶劣天气再启用核动力或燃气轮机。这样既能缓解能耗压力,又能降低单一能源的风险。”
“这个思路有意思!”海军方面的专家闻言点了点头,摩挲着下巴分析道,“不过还得考虑不同能源切换时的稳定性,别到关键时刻掉链子。
另外,多能系统必然占用更多舰体空间,这对舰船的结构设计和布局规划又是新的挑战。”
此时,一直沉默的总工程师陈老终于开口,他的声音虽沙哑却极具分量:“大家的讨论都很有价值。但我想说,技术难题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选择题。
量子计算与神经接驳代表着未来战争的制高点,能耗问题再难,我们也要迎难而上。